close
【聯合報】2013/09/03
一般人多認為跑步比起其他運動更傷膝,不過,最新的研究指出,跑步對於關節的影響,較走路及其他運動更小。這份刊登在《運動醫學期刊》的美國研究,追蹤近 九萬名跑步族群及健走族群發現,跑步族群中,罹患退化性關節炎或接受髖關節置換術的人,比健走及其他運動來得少。 研究分別追蹤七萬四千五百四十二名跑者七點一年,以及一萬四千六百廿五名健走者五點七年,分析兩個族群運動的頻率、強度以及年紀、體重,並統計兩組罹患退 化性關節炎,及做髖關節置換的人數。結果顯示,從事不同強度、距離的跑步運動族群罹患退化性關節炎風險,比健走或從事其他運動者來得少;其中退化性關節炎 風險少一成五到一成八,髖關節置換風險少了三成五至五成。
研究結論指出,跑步比 從事其他運動更能降低退化性關節炎風險,主因跑步可以幫助減輕體重,減少關節的負擔,並增加軟骨密度、彈性,對健康的促進遠大於危害。對於美國的這項研 究,林口長庚醫院關節重建骨科主任李炫昇表示,已有不少研究顯示,適度運動對關節的幫助遠大於損害,常活動關節可加速軟骨的新陳代謝。軟骨就像海綿一樣,存在骨頭與骨頭間,常受刺激可使彈性更好。 李炫昇說,適度的跑步對關節有益處,但跑馬拉松、鐵人三項等過量運動,可能造成關節磨損。
每次跑步最好在三千公 尺內,運動時間應在卅分鐘內,且一周不要超過五次。關節已受傷的患者,最好不要以跑步當運動。振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李林鍵建議,跑步前應做五到十分鐘的 暖身運動,可使用護具來保護關節,並選擇平地進行。運動結束後,應做十到十五分鐘的緩和運動,避免運動傷害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